南京市溧水区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南京市溧水区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院景”变“钱景” ,庭院经济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四十年深耕,筑就果香产业带
发布时间:2025-04-18     浏览次数:     来源:

洪蓝街道的庭院经济并非“无根之木”,其葡萄、青梅产业种植历史悠久,自1984年青梅试种成功至今,已建成全省最大的乡村果梅园——傅家边梅园,2500亩核心区带动8000亩辐射区,年产青梅鲜果5000吨,年产值超过2亿元,“溧水青梅”更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享誉全国。而夏黑、阳光玫瑰等欧亚葡萄品种,则以500余亩种植规模创造出超3000万元的年产值。

打造种植庭院,解锁发展新模式

2024年,洪蓝街道创新推出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街道牵头推进、村集体统筹规划投资,合作社既是技术员,又是收购商,提供服务指导,在标准化种植后统一收购,帮助农户销售,确保种得出、卖得了、能增收。洪蓝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张明全介绍,前期,农户只需提供场地,参与管护,后期学习种植经验后再进行专业管护,逐步形成自发式的庭院葡萄、青梅种植产业。

街道通过“党建+网格”进行线上、线下宣传,鼓励农户积极参与。2024年,街道立足本地农户空闲庭院、劳动力等实际情况,突出青梅、葡萄特色产业发展,实地调研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后研究确定种植方案,将上港社区大赵村16户、西旺社区端家村23户符合基本条件的农户列为先行先试示范户,在房前屋后空地打造葡萄、青梅种植庭院,共种植葡萄树126株、青梅树150余棵。

据了解,为提高村民参与积极性,减轻经济压力,打造种植庭院的资金由村集体承担,负责葡萄架搭建、种苗购买、后期维护。2024年,上港社区、西旺社区村集体分别投入资金19万元、16万元带动农户发展庭院经济。街道专门聘请葡萄、青梅种植专家进行种植技术指导,建立“一户一档”管护方案,上港社区、西旺社区项目开始前分别与合作社签订服务指导协议,约定服务内容和收购方式,从种苗选育到销售渠道全程护航,实现“种有指导、销有保障”。

形成特色品牌,奏响乡村振兴曲

经过一年的发展实践,“庭院经济”成效显著。洪蓝街道将庭院经济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持续开展“美丽庭院”“门前三包”活动,形成“前院有花、后院有果”的乡村新风貌。庭院经济逐渐成为农民增收新途径,按当前长势测算,每户庭院年增收可达8800元,葡萄丰产后亩产值将突破万元,青梅进入盛果期后单株产值达千元。同时,街道不断推动产业延伸,积极引导周边农户种植,傅家边社区涧东村、马家村、汤家村以及无想寺社区张塘角村等地200余户农户开始在庭院种植青梅树,壮大青梅主导产业,打造特色品牌,形成“一镇一品”的庭院经济发展格局。

“我们将以庭院经济为纽带,规模化种植的同时,开发青梅果脯、葡萄果酒等深加工产品,让庭院成为乡村振兴的活力细胞。”洪蓝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如今,漫步于洪蓝街道的乡间小道,目之所及,葡萄藤蔓编织致富梦想,青梅果实沉淀幸福滋味,一幅“庭院生金、生态富民”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