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溧水区和凤镇是江南“鱼米之乡”,传说美丽的凤凰因仰羡石臼湖美景而落脚栖山,镇由此得名。近年来,该镇贯彻落实南京“产业强市”、溧水“制造立区”战略,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以农文旅深度融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党建推动基层治理促和美乡村建设,正全力建设两岸机电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打造石臼湖畔城乡融合发展典范、基层治理新高地,展现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凤”姿。
制造强镇
打造产业“新”高地
和凤镇位于溧水区最南端,曾是溧水经济总量较弱、地理位置最偏远的一个乡镇。近年来,该镇按照溧水区“一区多园”发展战略,推进“一园一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瞄准高端机电设备、智能制造生产,集聚了高崎电机、传仕重工等一批台资机电制造企业,和凤台湾机电产业园快速崛起,先后获得“两岸(和凤)机电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国家火炬机电设备特色产业基地”等金字招牌,一跃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
位于园区的高崎电机主要生产各种高效电机、汽车电机,2013年从省外迁址溧水,以“少批量定制化”为特色,赢得诸多国际知名企业的青睐。南京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监事长、南京高崎电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榕锋介绍,公司注重技术创新,坚持培养工匠人才,不断投入研发高效能产品,拥有1万多个品种电机的设计能力,去年开发了1500多个新品项,公司销售收入超3亿元,成功入选江苏省绿色工厂,今年正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不断成长的高崎电机成为和凤吸引台资的活招牌。十多位台商朋友相继来到和凤投资兴业,其中包括南京传仕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精密减速机等产品在国内行业排名前列。园区自2007年引进首家台资企业良高金属后,先后“磁吸”高崎电机、川钿明椿、传仕重工等台湾机电及其配套企业,集聚台资及配套企业占比42.6%,产品涵盖整机驱动、减速机、齿轮箱、电机控制系统等,产业链相对完备,在高精密齿轮传动装置、伺服控制系统、伺服电机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
为推进项目健康发展,和凤镇擦亮溧水“溧刻办”“溧客来”等服务品牌,为企业提供“店小二”式的服务。江苏祝尔慷电机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5亿元,是2024年南京市重大产业项目,目前主体在建,预计2025年一季度主体完工。
和凤镇3分钟上高速,30分钟到机场,交通便利;周边机电产业配套完善,辐射整个长三角区域,正是企业家眼中投资兴业的最佳热土。作为南京重要的台资企业集聚地,和凤台湾机电产业园释放出项目招引“强磁场”。近年来,该镇注重创新项目招引,园区产业结构不断完善,聚焦智能制造和新能源汽车两大产业链,引入一批科技新兴企业。
强村富民,融出文旅新活力
在风景如画的石臼湖畔,汇聚了超过20家充满活力的农文旅融合企业,它们如同璀璨星辰,镶嵌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共同编织着一幅从田间地头到市场餐桌,再到文化体验的多元化产业链图景。这些企业横跨种植业的绿色耕耘、加工领域的精细雕琢,以及销售环节的创意营销,每一个环节都闪耀着女性劳动者的智慧与汗水,她们以超过500人的巾帼力量,成为推动这一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为了进一步凝聚这股不可小觑的“她力量”,在溧水区妇联的精心筹划与积极推动下,成立了石臼湖农文旅产业联盟妇联。该平台惠及超过400名女性,帮助她们在种植技艺、采摘技术、销售策略、直播带货等多个维度上实现技能飞跃,激发了她们投身家乡建设的热情与信心。这一平台还吸引诸如陈煜菲等一众怀揣梦想的女大学生返乡创业,为当地注入新鲜血液与无限可能。
资源共享,走出特色农文旅之路。产业联盟妇联依托华成蔬菜、三叶·梦华苑等省市级巾帼示范基地的强大影响力,积极整合周边丰富的景区资源、特色民宿等,共同打造了一条集优质稻米、绿色蔬菜等“五朵金花”于一体的特色农产品销售通道。同时,加强旅游、文化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既彰显地域特色,又兼具高品质与规模化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该镇还通过高标准打造省级“红石榴家园”孔镇民族村,汇聚各族群众智慧力量,着力打造民族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铺就共同富裕“幸福路”。依托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带动近30户少数民族家庭从事蔬菜种植,在前期建设的少数民族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基础上,创新模式、完善设施,有力提高各族群众收入。同时为社区内大学生提供长期勤工俭学、社会实践岗位,磨砺心性、锻炼能力,汇聚更多年轻力量了解并参与到民族村特色产业中来。
基层善治,绘就和美新画卷
近年来,和凤镇针对乡村治理面临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倾心服务惠民生,激活富民兴村新动能,谱写“和美凤鸣”新篇章。
9月初,和凤镇和安嘉园安置房交房工作全面启动。在分房现场,整个流程井然有序,拿到新房钥匙的村民脸上均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此次交付的525套房源主要用于安置孔镇社区、骆山村等地的拆迁居民。
和安嘉园安置房的圆满交付,彰显了和凤镇在党建引领下“为民办实事”的坚定决心与有力举措。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该镇用“民生温度”托起“振兴高度”,全面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指数”。
今年以来,和凤镇针对改善人居环境,实施了17个村级公益“一事一议”项目,进一步推进农村路灯、道路、塘坝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聚焦村民“就业难”,先后举办“春风送温暖,就业送真情”“春风行动”等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助力25家企业吸纳人才。和凤还创新探索“村(社区)‘两委’干部+兼职网格员+公益志愿者”的三方共管新模式,推动镇机关党员、志愿者等1500多人下沉到各个社区,常态化收集社情民意,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推进村(社区)服务零距离。
网格化管理推进基层治理到底、到边、到面。近年来,和凤镇在深耕社会治理“一张网”,建立健全“12个村(社区)+79个网格(含65个综合网格、14个专属网格)+197个微网格”三级组织体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者为支撑、以社区志愿者为辅助、以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新型社区治理机制,有效整合多方力量,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持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擦亮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治理品牌。
为进一步擦亮民生保障“底色”,今年,和凤镇持续加快社区适老化建设,牵头各村社深入摸排、改造入“微”,精准对接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提供共计7个类别30个子项目的适老化改造服务,把幸福养老嵌进村民家里,精准解决居家老年人各种“小问题”,赢得广大老年人的高度赞誉。在做好“退休一件事”工作中,完成企业退休人员免费体检270人;吴村桥村、骆山村、凤凰路社区等建成省级示范性互助睦邻点;立足精网微格,对空巢独居困难老人落实“每日探访”机制;银发助餐服务覆盖率100%,精准施策,惠及万家。骆山村、中杨村、孔镇民族村、毛公铺社区、双牌石社区等村(社区)“爱心暑托班”陆续开班,全心守护辖区青少年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