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一蟹上桌百味淡,这个季节,螃蟹是当仁不让的主角。近日,洪蓝街道姜家村养殖基地的千亩螃蟹开捕,品相优质、个大肥美,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
“双节”期间销售火爆 供不应求
在养殖基地里,养殖户卞毛华正在蟹塘上捕捞今年刚成熟的大闸蟹,只见他划着漂浮板来到蟹笼边,用手向上一拉,蟹笼中的大闸蟹就浮出了水面,一只只大闸蟹就这样从笼中进入了漂浮板上的蟹筒里,送到岸边进行规格分拣。在岸边,卞毛华高兴地和记者聊着螃蟹的长势情况。
“受疫情和高温影响,今年螃蟹的产量不如从前,好在螃蟹长势较好,个大肥美,正值小长假期间,十分畅销。”卞毛华告诉记者,基地每天都要捕捞上百斤,由于螃蟹大小不一,每天都要数名工人按规格进行称重分拣,确保卖出的大闸蟹做到规格化出售,品质有保障。”目前,卞毛华每天收到300至400斤左右的订单,规格在4-6两/只,按顾客需求分类包装,线上和线下销售均非常火爆,开捕以来已累计销售3000余斤。
据了解,洪蓝街道姜家是有名的水产养殖村,拥有50多户水产养殖户。螃蟹的养殖总面积有2500亩,预计年产值达500余万元。

科学养殖,村民增收致富
“刚开始,整个村不超过10户人家养殖。”卞毛华回忆当初说,“我们吃过很多苦也走过不少弯路,但因为蟹的价格卖得不错,第一批村民基本都靠着养蟹发家致富了。尝到甜头的姜家村民开始相互取经,逐渐加入养蟹的队伍。”
姜家村养殖基地的大闸蟹壳薄,背青色油亮,隐有黄色纹路,肚呈象牙白,金爪黄毛特征显著,活动能力强。熟制后,外壳脆、背橘红透黄,肉质细腻,味鲜带甜。
“我们一直在尝试实施科学的混养模式。自然状态下的水生物是多样的、混合的、立体的,青虾的特点是生长周期短,自繁殖快,受市场欢迎,虾能吃掉蟹吃剩下的残渣,还能净化水质。此外,我们还在逐步提高套养技术,推广河虾、螺蛳等。”通过更新养殖技术、提升蟹苗品质、改造蟹塘、尝试多元化套养等方式,河蟹养殖产业更加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
为了让螃蟹走得更远,洪蓝街道不定期对养殖户开展水产养殖实用技术培训,并组织河蟹养殖“土专家”采取“一对一”“点对点”精准服务,让养殖户实实在在学到技术,完成“输血式”到“造血式”的扶贫转变,帮助贫困户树立信心,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