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溧水区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南京市溧水区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重温劳模记忆
发布时间:2020-05-19     浏览次数:     来源:

路晓华:坚守初心,永做绿色助农增收的带头人

过去,他是一名外出务工的菜农,如今,他是南京市溧水区华成蔬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他是路晓华。从背井离乡安营扎寨在无锡郊区到返乡创办华成蔬菜专业合作社,从一名普通党员到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农民工、江苏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这些年,路晓华带领大家同甘共苦、艰苦奋斗,通过把党支部建到农业产业链上,在合作社里争创收,在菜篮子里寻致富。

背井离乡,甘做外出菜农的“娘家人

 

 

20多年前,南京市溧水区和凤镇千名农户潮水般地涌入无锡郊区包地种菜卖菜,在和凤镇党委的组建下,菜农大军成立了和凤镇驻无锡菜农服务部党支部,而路晓华有幸成为了菜农服务部党支部书记兼主任。从此,路晓华不但为家乡菜农提供优质蔬菜种子、农药、化肥,而且还承担了协调和解决各种矛盾纠纷的重担。巧理百家事的他,成了菜农们口中的晓华哥和主心骨。

植的千亩大棚蔬菜,破例成为无锡市菜篮子工程定供菜,外出菜农每年户均收入达10万元,率先成了小康示范户

 

返乡创业,助推家乡蔬菜产业发展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路晓华和外出菜农们不仅掌握了蔬菜生产的技术,有了稳定的蔬菜销售门路,而且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与此同时,路晓华得知,和凤镇已被定为南京市现代农业示范园与全市农业“1115工程实施试点镇,这让他萌生了返回家乡创业的想法。200949日,他带领和凤镇在无锡种菜卖菜的13家菜农返回和凤老家,在黑土地上开始了蔬菜种植创业,注册成立了溧水县华成蔬菜专业合作社,投资500多万元,租赁农田1100余亩,发展大棚设施蔬菜。

一路走来,路晓华一直坚持凝聚力量,打造党建富民产业链。通过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把土地股份的理念融入合作社,农户参加合作社后,将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折价入股合作社作为成员出资。农户每年可以获得额外的股金分红。更重要的是,合作社采取统一供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方式,从源头开始把关,为农户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蔬菜品种,在种植过程中提供技术指导,统防统治,统一购买有机肥与生物农药等,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对农户生产的蔬菜,合作社以保护价统一收购,统一品牌销售。破解了蔬菜销售从田头到餐桌最后一公里。通过开展支部+党员+农户结对帮扶活动,57家低收入农户进路晓华带头创建的低收入纯农户蔬菜增收基地87名青年农民自主创办的蔬菜农场有声有色。

 

合作社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带动作用,尤其在带动农户和大学生创业方面,合作社创新模式常年安置家乡就业农民140多人,临时用工210多人,有效辐射并带动了周边13个村、3个乡镇的蔬菜种植和销售,解决了农村年龄较大、外出就业困难的妇女在家门口就业的问题。同时,带动农户320多户,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种有效形式。目前合作社成员年收入多数在10万元及以上。

 

久久为功,永做绿色助农增收的带头人

 

2016年以来,在稳固合作社蔬菜生产、销售、电商平台运营的前提下,路晓华开始为企业转型发展筹谋,逐步对基地生产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建设蔬菜育苗中心和休闲采摘、科普教育中心,带领企业逐渐向一二三产融合方向发展。2018年,路晓华联合溧水范围内的多家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成立了南京市首家蔬菜产业化联合体,将溧水范围的种植户联合起来,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蔬菜产品,促进蔬菜生产的标准化和机械化发展。2018年联合体整体销售收入近1.5亿元,带动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增收近500万元。下一步,路晓华计划在蔬菜机械化生产以及科普和休闲农业方面下功夫,以机器换人,进一步解放农民双手,着力发展科普和特色休闲农业,实现溧水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

 

 

如今,大棚蔬菜种植面积从200多亩发展到近5000亩,成员增加到189人,年销售蔬菜50多个品种50万吨、销售额逾亿元,以华成蔬菜公司为龙头的近万亩蔬菜种植基地成为首批南京市蔬菜保供基地。